Mercurial和Git實際儲存的方式很類似,所以熟悉了Git再看來Mercurial覺得很多觀念都很容易理解。不過有趣的是,因為Mercurial和Git使用了類似的資料儲存,我們可以說Mercurial和Git是用不同的觀點來操作同一份資料,因些產了大異其趣的兩種VCS(這裡說大異其趣也是有點誇大,因為對使用觀念還是很相近)。網路上Google這個Git和Mercurial分析(中文版)雖然有點舊,但還是很不錯。
就我的觀點來說,其實Mercurial其實比較算是VCS。Git連History可以改的功能讓我不太能接受,但是rebase又實在很實用。在我熟悉了Git之後,覺得Git其實比較像是Revision Exchange System,很多的功能都是為了讓contributer能夠很方便的把update送給maintainer,而maintainer也能最方便的把contributer的update merge進maintainer的source。也為了如此Git幾乎把把有的能力都開放給user,但也就是開放的太多太強大,也很容易讓user把repository搞壞。Pro Git裡也強調己經publish的commit最好不好再change或刪除,包含有些功能的本質就是rewrite commit。
其實單就功能性和理念上來說,我是比較喜歡Mercurial的一些特點,包括commit history不能改變,比較平緩的學習曲線,使用跨平台的Python,user容易寫自己的extension,還有對http的高度整合。
但是以我現在的使用環境,最需要的是local branch、history rewrite、rebase。所以我現在使用Git。還有另一個理由是我沒有root的權限,只要把Git build在家目錄裡就可以,相對來說較方便。
Git讓我覺得最不方便的就是在架設server的部分,Mercurial在server部分功能也相對比較方便。也剛我現在只是個人使用,沒使用到server的部分,但是在可預的未來還是需要的。
其實以Mercurial和Git底層的高度相似度,應該不太有因為架構上的差異而有一種能提供而另一種無法做到的功能。我想多半是因為理念的不同而不提供(或是認為不應該提供)。能互相參考,把好用的功能互相補強,當然是最好不過。最好是還可而互通,像對svn一樣的支援就最好不過了。不過我想這應該是我想太多了。:)
之前看到Git支援svn,本來以為可以靠git svn完整支援,把git當svn client,現在發現實際使用上除了有點地方要小心以外,好像dcommit也還有一點不穩定。這樣讓使用起Git,也無法發揮Git的強大。
Mercurial目前對svn的支援度我還不清楚,不過我想我可以以Python當標杆,Python在等hgsubversion的完成度也要轉換到Mercurial。當Python轉到Mercurial後就意味著hbsubversion就到達一定的可用度了。
PS:Mercurial的default package也包括了一些很重要但預設是不開啟的extension,像rebase及能達到local branch的bookmark。這讓我更喜歡這種extension的設計,讓你在嚴謹管理中,也能有一些做例外的能力。而Git也正在討論對http的支援。大家都朝正面的道路前進。
--update 2011/0905
Git在1.7之後就支援smart http讓使用http push或pull時更有效率
--update 2011/0905
Git在1.7之後就支援smart http讓使用http push或pull時更有效率